一年三班
第四組分組實驗報告
˙組員: 王品茹(6),吳家羽(10),戴詩涵(11),吳政翰(27),
黃彥仁(28),賴建斌(30),紀樵安(31),
一. 實驗目的
1了解氮氣的製備方法
2氮氣性質的檢驗及其水溶液酸、鹼性之測驗
二. 實驗原理
1 氮氣無助燃性,亦無可燃性
2氮氣難溶於水,可用排水集氣法收集
3氫氧化鎂及氨均呈鹼性,會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色
4亞硝酸鈉+氯化銨→氮氣↑+水+氯化鈉
三. 實驗儀器
天平、鐵架、鐵夾、本生燈或酒精燈、硬質試管(
、玻璃導管(
塑膠水槽(
白紙(
橡皮管(
四. 實驗試藥
亞硝酸鈉
氯化銨
鎂帶 1小段(約5~
火柴 1盒
石蕊試紙(紅色)
五 實驗步驟
1稱取亞硝酸鈉
2加熱硬試管3~5分鐘,待大量氣泡產生時,將氣體導管置入廣口瓶,
收集氮氣兩瓶
3收集完先將導管移出水槽,再移去火源
4氮氣性質的檢驗
將尚有餘輝的火柴置入氮氣瓶中→熄滅
鎂帶點燃置入氮氣瓶中→繼續燃燒,產生亮光及黃色粉末
5測試燃燒匙上方的氣體→石蕊試紙變藍色
六 實驗後廢氣物之排放
名稱 | 種類 | 處理方法 |
氫氧化鎂 | 鹼類 | 用大量水稀釋後排放 |
氯化鈉 | 固體鹽類 | 用大量水稀釋後排放 |
七 問題與討論:
1.收集氣體前,如何才能在倒置的廣口瓶中裝滿水?
先將廣口瓶完全置入水中,使裡面無空氣,再用玻璃片蓋住瓶口,倒置於水槽中,再將玻璃片抽離即可。
2.氣體收集完畢後,為何須先將橡皮管移出水面後,才關閉火源?
若不如此做,會有什麼後果?
1.避免導致水逆流至試管中。
2. 如果先關閉火源,瓶內的氣體溫度會快速下降,
使得瓶內壓力下降,而把水槽的水倒抽至瓶內,
故需先把導管移出水面再關閉火源。
3.長時間加熱硬試管,長導致硬試管破裂,有什麼方法可以使硬試管較不易破裂?
移動酒精燈燃燒試管,避免酒精燈在同一位置燃燒過久。
4.點燃的火柴,在氮氣中會發生什麼現象?此現象說明氮氣具有什麼性質?
1.會馬上熄滅
2. 說明:氮氣無助燃性、無可燃性。
5.燃燒的鎂帶在氮氣中會發生什麼現象?燃燒匙中的產物加水之後,會使至於其上的潮濕石蕊試紙變成什麼顏色?
1.發生反應並產生亮光
2. 產物(氮化鎂)加水後水生成氨,使石蕊試紙變藍色。
6.分別寫出鎂帶在氮氣中燃燒及其燃燒物加水的化學方程式。
1.鎂帶在氮氣中燃燒:
高溫
3Mg(s) + N2(g) ------> Mg3N2(s)
2.燃燒產物加水:
Mg3N2(s) + 6H2O(l) ------> 3Mg(OH)2(s) + 2NH3(g)
7.除了本實驗所使用的方法之外,請再舉出一種可用來製造氮氣的方法。
將純淨的空氣(主要為氮氣跟氧氣)通過灼熱的銅粉或銅絲網,以除去氧氣,剩餘氣體以排水集氣法收集.======>此法收集到的氮氣,可能參雜有其他氣體。
八 心得
從這次的實驗中,知道如何去製作氮氣,在做實驗的時候,也知道要去注意一些實驗室中,該注意到的一些事,就像試管要往下傾斜,才不會讓水倒流,而發生危險,也在排水集氣法中,去學習如何讓氣體都集中在廣口瓶中,不要讓水流進去,最後也了解到氮氣不助燃。在燃燒美帶時,還因為打火機沒火,所以浪費了很多時間點,之後用兩支打火機的加持,才把他燒起來,雖然實驗沒有完全做完,不過卻做的很有心得,而且是大家努力把實驗做好的。
這次簡單的實驗,體會到以前的科學家們的精神了,或許,以前都太小看這些科學家了,實驗中,我們一邊收集著氮氣一邊看著它的變化,在那段過程裡,看著這一切物質的變化,忽然覺得以前的科學家實在蠻厲害的,因為他們可以為了測試一個物質的性質,而耗費了大半心血,或是大半輩子,最後,他們可以證實他們的理論成立(或是被否定)。然而,我們這群學生就只需要依循著他們的理論、或是背下定義就好了!
實驗的其中一部分就是測試氮氣的性質,我們覺得這部份很有趣,怎麼說呢?試著想想看,以前的科學家們,他們的實驗或理論到了證明的階段他們一定很興奮,因為這事關他們的成功與否,成功了,當然很高興,但,要試試敗了呢?搞不好會發瘋吧!
所以,我認為這正是化學迷人的地方。一個實驗或理論,你把它做出來不一定會成功,但是,在失敗之餘我們是否能檢討並趕進就變的很重要了!
九 實驗過程之照片=]
(由於本組的手機不見 照片也不見了 故採第一組的照片)
留言列表